含有"戏剧"标签的书籍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真实记录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事件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 -------------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口述实录,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作者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切尔诺贝利,采访当地幸存者

人类史上最惨烈的科技悲剧,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避免灾难重演?

-------------------------------------------------------------------------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本书将这些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

★《纽约时报》——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残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辐射。

★《伦敦时报》——如同古希腊悲剧表演的合唱团,本书收录了众人的心声。短期之内,我们恐怕不会再有机会读到这般真实记录愤怒、愚昧、英勇和伤亡的文字。

★《每日电讯报》——从受访者的独白中,阿列克谢耶维奇创造了这样一种历史:无论离这些事件有多远,读者都能感同身受,如有切肤之痛。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切尔诺贝利是欧洲的一场海啸,这场海啸不仅是由我们人类所造成的,而且还永无止尽。如果你对未来抱有好奇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书中的切尔诺贝利是个充满极端与未知的地方,一个现代科技发展造就的戏剧世界。

★《出版人周刊》——口语叙述的历史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充斥着面对命运时的无奈、艰苦卓绝的勇气,以及浓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灭的X光透视着俄国人的灵魂。

★《国家》杂志——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这本杰出著作,忠实地记录着她那些白俄罗斯同胞的生命与死亡。本书终于将在美国上架……这是无与伦比的见证。

★《书目杂志》——书中记录着受污染的世界里骇人的生活。这些典型的故事分别传达出不同的声音:愤怒、恐惧、无知、艰苦、英勇、同情和爱。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深入前线收集这些见证,把故事转化成令人难忘的精辟著作,我们只能期盼书中的灾难不会重现。

看不见的爱

你是否也曾躲在阴影里,仍热烈地爱着?

------------

内容简介:

两位优雅的绅士,为什么在死后将遗产赠送给一位陌生的底层妇女?

德高望重的医生,为什么在他的狗被车撞死的五天后选择开枪自杀?

情深义重的先生,为什么总对妻子已离世的第一任丈夫寻根究底?

暴躁易怒的妈妈,为什么在儿子意外死亡后疯狂仇视自己的外甥?

死里逃生的夫妻,为什么面对救命恩人却跌入另一个绝望的深渊?

《看不见的爱》共收录五个短篇,它们被一个相似的主题“隐秘的情感”维系——两位先生之间依靠的是热纳维耶芙和埃迪特这对祭坛下的夫妻;埃曼医生在一条忠诚的狗身上找回了人性和内心的平静;康斯坦丝与尼森的婚姻实际上是无形的三人行,莫扎特是无形的水银线;阿尔巴则是从威尔玛身上看到了那个不可理喻的自己;塞芙莱娜和本雅曼想要幸福的生活,却永远错失了生命中的挚爱。即使身处暗影之中,他们依然爱得热烈。

------------

编辑推荐:

★ 你是否也曾躲在阴影里,仍热烈地爱着?

★ 我们都曾因爱人而受苦,也因爱人而获得巨大的幸福

★ 决定我们生活的,究竟是理性的选择,还是隐秘的情感?

★ 法国国民作家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挖掘我们内心深处隐秘的情感

★ 龚古尔奖得主兼评委,巴黎高师哲学博士,大学哲学老师,斩获三项莫里哀戏剧大奖

★ 获奖无数,横扫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多国大奖,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六年蝉联法国畅销榜

★ 在法国读者心中,他的作品与《圣经》《小王子》有相同的地位

★ 他“对人道主义的重构正好符合我们这个有些无助的时代的需求”

★ 施米特的救赎与和解故事有着令人惊讶的甜蜜。回味悠长,余韵悠长。

——《波士顿环球报》

★道德寓言,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的故事极其有浓度。施米特是一个惊人的讲故事的人,他的风格优雅而自信。

——法国《回声报》

------------

媒体/名人推荐

施米特的故事捕捉到了一种古怪、聪明、女权主义的法国情感。

——《出版人周刊》

施米特的故事如同水晶般清澈明亮。

——《比利时晚报》

尽管是纳粹的主题,作者也能让人们在欢笑与泪水中与彼此心连心。

——法国《电讯报》

施米特被称为“与上帝对话的孩子”,总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试图回答“我们怎么活得更好,我们怎么用好自己所拥有的”。

——徐晓雁,译者

宛若重访莫泊桑。随处可见辛辣的幽默和敏锐的心理描写,文风简约,结局出人意料。

——《科克斯书评》

结构紧凑、行文简洁,却不失对人类黑暗时刻的深切悲悯和对救赎的颂扬。

——《出版观察》杂志

施米特不愧是天生的故事家,他能在看似简单的故事中讲透人生哲学。

——《自由比利时报》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