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历史"标签的书籍

群星都是你们的世界

改变世界的,不是超人,而是科学!这是一本令人难以释卷的天体生物学入门读物,也是有趣的外星生命探索指南。为《火星救援》提供现实版科普指导,为《来自星星的你》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让天文与科技更加融入地球人的生活。

世界上有没有“另一地球”?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如果给你40亿美元,你打算从何时何地开始寻找外星生命?这就是《群星都是你们的世界》研究的话题。

早在太空旅行成为可能之前,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的问题就已经深深吸引着我们。在这本精彩的作品中,天文学家乔恩•威利斯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天体生物学这门科学,也呈现了在银河系中找到其他生命的可能性。

威利斯向我们描述了包括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火星车“好奇号”和“新视野号”探测器在内的太空探索任务所取得的全新成果,让读者想象出五种找到外星生命的可能图景,并从其中做出选择。他鼓励我们猜想火星地下冰层中是否可能存在生命,揭示了欧罗巴和恩克拉多斯这两个拥有水冰的卫星上存在生命的重大可能性,又以我们这颗行星的悠久历史为镜,探索了土星的卫星泰坦。他甚至将目光投向太阳系之外,在众多地外行星中调查了那些有可能成为“另一地球”的候选者,并想象了无线电信号从太空深处来到地球的可能。

本书覆盖前沿研究,十分易读,让掌握了基础知识的读者可以自己决定向何处寻找外星生命。当然,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了新的智慧文明,希望我们可以学会与他们和平共处。

-----------

【编辑推荐】

1. 令人难以释卷的天体生物学入门读物,有趣的外星生命探索指南,专业人士对天文学前沿研究的幽默总结。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火星车“好奇号”和“新视野号”探测器,你想知道的有关地外生命的疑惑均可在这本《群星都是你们的世界:在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中找到答案。

2.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华尔街日报》《太空评论》《出版者周刊》等专家、媒体推荐好书。

3. 科技达人、好奇星人新福利!为《火星救援》提供现实版科普指导,为《来自星星的你》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让天文与科技更加融入地球人的生活。

----------

【媒体评论】

自1609年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天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人类的未来是星辰大海。宇宙之广,令人惊叹。而在惊叹之余,人们不禁发问:人类是独一无二的吗?生命是什么?生命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宇宙中的生命和我们地球上的生命一样吗?有无发现任何地外生命?有关地外生命的疑惑均可在这本《群星都是你们的世界》中找到答案。这本书作者以优美的笔触,带领我们简单回顾了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之后,给我们展现了人类搜寻地外生命的宇宙画卷,让人读来心潮澎湃,非常值得推荐。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苟利军

(乔恩·威利斯)传达的不仅有必不可少的科学怀疑主义,更有巨大的热情。

——《华尔街日报》。

鼓舞人心之作……威利斯以幽默、简洁和令人亲近的笔触,有力地呈现了我们在宇宙中并非孤独的证据——这种证据仍然有赖于条件,但也在不断增长。

——《出版者周刊》

(威利斯)清晰地呈现了外星生命有可能存在于近地天体上的理由。

——《温尼伯自由新闻报》

这是一部对天体生物学的简洁概览。关于在太阳系内部和更远的太空中寻找生命的问题,本书不仅介绍了我们已经了解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讲述了我们尚未了解的东西。

——《太空评论》

乔恩•威利斯写出了一本令人难以释卷的天体生物学入门读物,内容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谨、专业。关于外星生命搜索问题,《群星都是你们的世界》不仅穷尽了太阳系中的种种可能性,并且走得更远。

——李•比林斯,《五十亿年的孤独:在繁星间寻找生命》作者

《星际穿越》是在宇宙中其他地方发现生命的重要而又简单易懂的调查研究。从太阳系其他恒星周围的行星中寻找生命的可能,以及我们怎么去寻找它们的生动指南。

——肖恩•卡罗尔,《大画面:关于生命的意义、起源和宇宙》作者

一部非常有意义的作品……对卫星和行星探索的全新研究成果,寻找太阳系内外生命痕迹的经典之作。——史蒂芬•本纳,《生命,宇宙和科学方法》的作者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真实记录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事件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 -------------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口述实录,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作者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切尔诺贝利,采访当地幸存者

人类史上最惨烈的科技悲剧,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避免灾难重演?

-------------------------------------------------------------------------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本书将这些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

★《纽约时报》——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残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辐射。

★《伦敦时报》——如同古希腊悲剧表演的合唱团,本书收录了众人的心声。短期之内,我们恐怕不会再有机会读到这般真实记录愤怒、愚昧、英勇和伤亡的文字。

★《每日电讯报》——从受访者的独白中,阿列克谢耶维奇创造了这样一种历史:无论离这些事件有多远,读者都能感同身受,如有切肤之痛。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切尔诺贝利是欧洲的一场海啸,这场海啸不仅是由我们人类所造成的,而且还永无止尽。如果你对未来抱有好奇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书中的切尔诺贝利是个充满极端与未知的地方,一个现代科技发展造就的戏剧世界。

★《出版人周刊》——口语叙述的历史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充斥着面对命运时的无奈、艰苦卓绝的勇气,以及浓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灭的X光透视着俄国人的灵魂。

★《国家》杂志——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这本杰出著作,忠实地记录着她那些白俄罗斯同胞的生命与死亡。本书终于将在美国上架……这是无与伦比的见证。

★《书目杂志》——书中记录着受污染的世界里骇人的生活。这些典型的故事分别传达出不同的声音:愤怒、恐惧、无知、艰苦、英勇、同情和爱。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深入前线收集这些见证,把故事转化成令人难忘的精辟著作,我们只能期盼书中的灾难不会重现。

人类简史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

【编辑推荐】

1、由书改变而成的人类简史课程风靡全球,成为希伯来大学最受欢迎课程 Coursera最受欢迎课程 ,mooc最受欢迎课程。学界和大众都一致认可,戴蒙德推荐。

2、一大开创性:打通文字发明前后历史的界限。

文字发明之前的年代,是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的专长;文字发明之后的年代,是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专长;

许多著名史家的作品,欠缺遗传学或生态学的视野,如何让这两大段历史之间没有断层,能够有一以贯之的宏观解读?

本书不同于《枪炮、病菌与钢铁》从生物与环境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同于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绘制的人类文明交织的世界。 他笔下的历史,在科学中有深沉的人文关怀。

3、填补传统人类史的三大鸿沟:

历史观与哲学观之间的鸿沟(提供有史实根据的深刻哲学思考);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鸿沟(作者多从生态来思考,而不是只讲人类的利益);集体和个人之间的鸿沟(检视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到当时一般人的生活)。

4、四大部分描述人类大历史:

7万年前的大脑认知革命(有能力谈八卦,想象不存在的事物,让陌生人开始合作、建立组织)

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让我们渴求更多、生产更多,分工分职愈趋细腻)、

500年前的科学革命(带来快速进步,让我们拥有上帝的力量,也带来毁灭)

全球大一统、人类大融合的关键因素——金钱、帝国、宗教

5、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用通俗的语言和新鲜的视角,将个体的幸福放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审视,不再错过历史中最关键、最有意思的部分。涵盖了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涉及幸福,生命的意义等众多话题,有人说这是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6、一部“瘦身版”人类简史。

如果说给我一本书,不到五百页,没有一堆令人晕头转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称号,就能涵盖了人类如何崛起、影响现代生活甚巨的资本主义、一神教、自由人文主义、基因工程如何兴盛的人类历史重大脉络……这是仅有的一部!

7、一部引发多国版权大战的神秘大书。

获得波兰斯基人文学科创造力与独创性奖。 100周蝉联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在英国,9家出版商疯狂竞价。 23个国家竞相购买版权。台湾上市一周,金石堂、诚品历史类畅销书榜第一 ,诚品总榜第八,西班牙上市两周总榜第一。

------------------------------------------------------------------------------------------------

【内容简介】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一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条?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

【各界评论】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为什么能够在国际畅销书榜上爆冲?原因很简单,它处理的是历史的大问题、现代世界的大问题,而且,它的写作风格是刻骨铭心的生动。你会爱上它!

——普利策奖得主 《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戴蒙德

这是此类大历史中最好的一本:规模宏大但绝非泛泛而谈;具有时代性又不花哨,观念惊世骇俗但绝不是个简单的反对者。每个人都能在书里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开始讨论,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为什么,对我们都有好处。

——牛津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斯蒂文·刚尼

我拿起这本《人类简史》立刻“着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几乎一口气读完。吸引力主要来自作者才思的旷达敏捷,还有译者文笔的生动晓畅,而书中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也能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好像自己也被融入其中,读来欲罢不能。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毅

《人类简史》的目的不是传授人类考古学的所有研究成果,而是提供一种看历史的视角,一种全局的观点。当你不再执着于科学、政治或宗教等某一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演变,观察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你会感到你脑海中零碎的历史知识忽然像拼图一样各就各位,构成一幅宏大的图景,这样的视角非常新鲜。

——果壳网 姬十三

读完这本书,有一种跟着人类一同走过十万年的感觉!

——读者

这本书如果要用“宏伟史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其中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例如考古学、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宗教、社会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等。书里里面的大部分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介绍,其中很多都是经无数人严格验证过的,讲师很多时候仅仅是通过自己的表达希望尽量客观地介绍一些内容,至于每个人怎么理解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了。

——读者

超级好的课程,付费都坚持下来了,观点独特,从来没想到能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人类自己。

——读者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是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内容特点及形式特征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的类目表,它是类分文献、文献分类排架与分类检索、编制分类检索工具的工具。目前,它在全国图书信息资料组织等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文献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中图法》自1975年出版后,国家图书馆和《中图法》编委会一直采取日常更新和版本修订两种方式对它进行维护。《中图法》第四版是1999年3月出版,出版后,曾先后过 “《中图法》简报”、《国家图书馆学刊》的专栏、《中图法》网站(http://clc.nlc.gov.cn)的专栏、《中图法》电子版、《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二版)、Web版(http://cct.nlc.gov.cn)予以日常维护和继承性的更新,反映部分用户使用意见和建议,解决来源于分类实践中的问题。但第四版至今已经历了11年,其使用的信息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尤其所包罗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已经与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容有较大差距,一些大类必须彻底修订,才能解决知识结构、类目体系的问题。因此修订第四版,出版第五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自2007年9月,《中图法》编委会开始组织集中修订第四版,在用户和学科专家等各方力量的参与下,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中图法》第五版即将出版。为与知识发展保持同步,及时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中图法》第五版重点修订了“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F经济”、“TP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U交通运输”、“D政治、法律”、“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等与交通运输业、通信业、商业、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包括金融、房地产、公共设施、娱乐业等)、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服务业、社会福利业、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管理部门、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内容相关类,新增类目大约1600多个,修改类目约5200多个,停用删除了大约2500多个类。补充了新主题、新概念,调整完善类目体系,增加复分标记等,将类表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反映和体现了信息组织、知识组织、文献组织的工具性,更好地满足文献标引,信息、知识、文献的检索需求。

记忆小屋

◆列选《纽约时报书评》年度瞩目之书

◆一部映照世纪浪潮的知识分子回忆录

◆托尼·朱特最私人的回忆录,新增朱特之子关于父亲的纪念长文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托尼·朱特罹患“渐冻人症”后口述的回忆录。

在一个个无法动弹的寂静黑夜里,朱特以空间为线索搜索、整理了过往的记忆,筑成了一栋“记忆小屋”。他坦言,病中的写作基本上来自对记忆小屋的夜访。他有时关注小事,描写祖母的犹太料理、伦敦的绿线巴士、瑞士的小火车。有时放眼大千,论及西欧战后一代闹剧式的革命,时代的思想禁锢,以及自己对政治的观察与参与。这些文字在动人与锐利、私人性与公共性、具体发生的历史与身处其中的个体感受之间穿梭,追索的既是一个历史学家的人生历程,也是20世纪的复杂历史。

···

【媒体评论】

既是一部自传,也是一本叙述20世纪下半叶历史的有趣小书。

——《时代周刊》

·

一本直率的知识分子自传,和穿过朱特记忆小屋的瑞士空气一样令人心旷神怡。你可能会认为这种境况下写出的回忆录会有伤感的氛围,但是书中却没有任何临终的低落。好奇心、无畏的智识、对有趣细节的品味和水晶一般的文笔,都显示出主宰这个人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生命。

——《每日电讯报》

·

这些文章并非为了出版而作……在生命的最后,他尝试寻找和定义自我,给他亲近和亲爱的人们留下一些可以回忆和相信的事实。……他的文字在才华、愤怒和爱之间来回震颤。他既有历史学家捕捉细节的眼光,也有作为一个平常人的同情。

——《观察家》

···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托尼·朱特是西方学界最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他曾入选《外交政策》杂志评选的“全球百大思想家”,2009年因他的“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获奥威尔终身成就奖。

◆《记忆小屋》收录了托尼·朱特在患病后写下的文字。在病中那些不眠之夜,朱特一次次走进“记忆小屋”,检索和整理自己一生的回忆,并在白天向记录者口述。这些自传故事充满鲜活的细节和独特的生活感受,过去时日的气息声响宛然重现。

◆新版《记忆小屋》首度收录了朱特之子丹尼尔·朱特回忆父亲的文章,丹尼尔写到了历史学家朱特不为人知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对作为父亲的朱特的描摹和怀念,丹尼尔的笔触温情而克制,细腻且动人。

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制度-货币”二元分析法还原西方一夜暴富以后的故事; 经济和历史的联姻:经济学家深挖西方致富史,美洲金银流入引发阶级结构变化和制度变迁; 提出“长期货币非中性”命题,对诺斯“制度决定长期增长”观点进行补充; 对“光荣革命”爆发的“时间点”作出解释,锁定少数关键变量; 在海量文献中寻找新兴资产阶层得以产生、生长、壮大的条件,细节呈现政权内部权力较量中的阶级分化和财富重组; 对中国和西欧历史上经济增长率之“大分叉”的后台分析。

把历史的时钟拨回16世纪至18世纪,西欧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实力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说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西方世界的兴起”这一故事的神话色彩在历代学者卷帙浩繁的研究中愈发浓重,而这本小书只强调一条简单的线索,即西方突飞猛进的发展源于一种偶然因素:美洲金银。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巨量金银被开采、掠夺并贩运回西欧,迅速和剧烈地引发了财富在社会各阶级之间的重新分配,获利最多的资产阶级得以壮大到与世袭贵族阶层分庭抗礼并跃升为统治集团的组成部分,从而为打破制度的均衡状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经济学的角度重新挖掘西方兴起的历史起源,本书作者的真正目的在于把西欧与同期在制度创新上停滞的中国进行对比,甚至更进一步,在于当下的中国如何实现制度创新。

素食者

亚洲首位国际布克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

我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我希望《素食者》可以回答我的这些问题。我想通过《素食者》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

——韩江在国家布克文学奖颁奖礼上的 致辞

编辑推荐:

1亚洲唯一布克国际 文学奖获奖作品

连续击败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和大江健三郎代表作《我脑袋里的怪东西》、《水死》、“那不勒斯四部曲”终曲《失踪的孩子》等154本全球热门佳作赢得桂冠

同时,这也是布克国际历史上第一次颁奖给单本书(之前都是颁给作者终生成就)

2 享誉全球的现象级杰作,锐利如刀锋,把整个人类社会推上靶场。

荣膺韩国最高文学奖李箱文学奖、全球售出43个国家和地区版权,累计销量突破600万册。《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出版人周刊》等60家媒体年度图书。

3 韩国最具国际声誉作家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

作为韩国文坛的中坚力量,韩江极有可能成为韩国当代作家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人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文坛领军人勒克莱齐奥

像《素食者》这样精彩描写性与疯狂的杰作,理应获得巨大的成功。

——布克文学奖得主、当代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伊恩·麦克尤恩

4与《三体》并列选入十年十佳

2019年美国权威杂志《连线》将《素食者》选入10年来10本最佳类型小说之列,同时入选的还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和刘慈欣的《三体》。

5 女性写作巅峰之作

入选《纽约时报》21世纪15本重塑我们思想和写作的女性写作杰作书单

6 借阅人数超过《82年的金智英》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于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针对全国845个图书馆的借阅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解忧杂货店》成为20-29岁人群最爱图书。

继《解忧杂货店》之后,《素食者 》超过话题图书 《82年生的金智英》夺得韩国原创文学借阅第一名,文学总借阅率第二名。

7韩国总统文在寅、BTS防弹少年团团长金南俊、red velvet金艺彬、GOT7朴珍荣、大势演员林秀晶真诚推荐

8改编电影入围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世界电影单元-最佳剧情片

为了逃避来自丈夫、家庭、社会和人群的暴力,她决定变成一棵树

在英惠的丈夫郑先生的眼中,“病”前的英惠,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不高不矮的个头、不长不短的头发,相貌平平,着装一般,温顺、平淡、文静。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英惠完美地扮演了平凡妻子的角色——料理家务,伺候丈夫,就像千千万万的传统妇女一样。

然而,一场噩梦之后,妻子却突然开始拒绝吃肉,拒绝为家人准备荤菜,甚至到最后,她开始拒绝自己的“人类”身份,把自己当成了一株植物,一株只需要阳光和水,谢绝任何食物和交流的植物。而随着她被动的反叛以越来越极端和可怕的形式表现出来,丑闻、虐待和疏远开始让她螺旋进入她的幻想空间。在精神和身体的完全蜕变中,她现在危险的努力将使英惠——不可能的、狂喜的、悲剧性的——远离她曾经为人所知的自我。

《素食者》以一种抒情却又撕裂的风格,将柔情和恐怖微妙地融为一体。揭示出强烈反抗对女主人公和她身边所有人的冲击。这本凝练、精美而又令人不安的书将长久萦绕于人心,甚至潜入读者的梦中。

——国际布克文学奖主席博伊德·唐金

作为韩国文坛的中坚力量,韩江极有可能成为韩国当代作家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人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文坛领军人勒克莱齐奥

像《素食者》这样精彩描写性与疯狂的杰作,理应获得巨大的成功。

——布克文学奖得主、当代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伊恩·麦克尤恩

这部小说里那种近乎于变态的诱惑,恰恰源自字里行间的画面诗意。它们暴力又情色,彷彿恶梦。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置身于充满了奇花异草的房间,浓浓的香味会扼住你的喉咙、让你睁大眼睛、震惊不已。

——荷兰《阿姆斯特丹人杂志》

翻开这本书那你就准备好被切成薄片,被涂上颜色,被拍打,被爱抚,被撕成碎片,被震惊,摇摇欲坠吧!

——美国小说家阿米莉亚·格雷

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这一论点是从休漠、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历史学派那里继承过来的,它在哈耶克的著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此出发,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

这部著作从问世直到今天,一直在学术界中存有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本书本身的内在悖论。我们知道,哈耶克这本书的观点来源于关于市场和其它非主观设计的制度所具有的“自发秩序”的特性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哈耶克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不可避免地陷于社会进化和团体选择的争端之中。他对选择机制特点的论述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并不总是清楚的。这些论点的非理性特征与其高度理性的几近乌托邦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所存在的这种缺陷,日后也为作者本人意识到,他在后来出版的《自由宪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三部曲中,多处涉及这个难题,试图将古典自由主义与“进代”的主题结合起来。至于这一尝试成功与否,尚有待评说,但哈耶克及其著作无疑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政治思想领域中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论文化

【内容简介】

《论文化》是当代西方文学与文化批评的领袖人物——特里•伊格尔顿——写给大众读者的一本启迪之书。伊格尔顿用最资深文化学者的眼光,探寻了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机智、风趣的文字,信手拈来的金句,展示了他出名的智慧与幽默。

文化使人成为人;然而,“什么是文化?”却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伊格尔顿认为文化的难解之处在于,它栖居于人类意识的两端:一方面,它是我们刻意追寻的知识、艺术、品位……;另一方面,它又是我们在潜意识里接受下来的生活方式和信念,坚定不移、不加追问。作者通过剖析人们赋予“文化”的矛盾内涵,让“文化”成为一面镜子,照出人类文明精神深处的意志与迷茫。

“文化”的理念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般古老,而是产生于现代文明的“诞生之痛”中。在层出不穷的流血、压迫、失控的冲击之下,各种样貌的“文化”成为人们赖以存身立世的信念:著名英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曾从文化的立场上批评法国大革命的暴力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压迫;民族主义的思想奠基人赫尔德,用文化的理念来呼唤德意志民族的觉醒与尊严;而奥斯卡•王尔德周旋于英国和爱尔兰文化、精英和底层文化、传统与流行之间,却最终因为冒犯了权威而身陷囹圄……伊格尔顿用经典的历史案例和妙语连珠的讨论,揭示了文化在社会历程中微妙而又关键的地位。

如今,人们追求“文化”的方式依然分歧重重:文化可以是促进和谐的良药,也可以是引起冲突的动因;可以是时代的争鸣之声,也可以是个性品位的隐居之所;可以是即将失去的故乡传统,也可以是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论文化》将为你解析这纷繁复杂的社会精神状况,通过“文化”一窥当代人性中的丰满与贫瘠。

————————————————————————

【编辑推荐】

1. 世界文化批评界领军人物伊格尔顿的新作。关于“文化”这样宏大的话题,伊格尔顿无疑拥有首要的发言权。伊格尔顿深厚的思想功力、连珠妙语以及世界级的影响力,常常令学人和读者们即使不能赞同,也会认真聆听。

2. 以文化为镜,照出人类文明精神深处的意志与迷茫。当今社会,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追求着“文化”,我们在定义“文化”的同时,就定义了我们所崇尚的品位、个性、道德价值、精神追求——也就是定义了我们是怎样的人。理解文化,就是理解我们自己。

3. 伊格尔顿的文字让人不禁想起维多利亚时代勇敢针砭时弊的英伦绅士,语言在严肃分析和嬉笑怒骂的交织之间,揭露社会的弊病与荒谬。

4. 书中伊格尔顿用通俗而精辟的语言,系统讨论了关于“文化”的几位重要思想家和实践者,包括早期的伯克、赫尔德、马克思,以及较现代的王尔德、维特根斯坦、荣格和T. S. 艾略特等。

5. 文化研究领域一本最新的反思作品。当今学界关于文化政治、后现代、亚文化等方面的争论日渐深入,这这一背景中,伊格尔顿凭借超然的大局感,澄清出“文化”的几个大主题(文化与文明的对比、文化多样性、文化相对主义、殖民主义、文化产业,等等)。《论文化》为今日的纷争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综合,把人们的关注重新拉回“文化”本身。

——————————————————————

【推荐语】

《论文化》所表述的中心观点——作为“社会无意识”的文化——可谓巧夺天工。伊格尔顿自如流畅地讨论了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以及伯克、赫尔德、维特根斯坦、T. S. 艾略特和王尔德;同时他也巧用流行词汇,完成了“高雅”与“通俗”的美妙联姻。知识分子曾以《论文化》这样的社会反思为己任,但如今已经难得一见。

——帕特•沃森(Peter Watson),思想史学家、作家

金融的本质

作为格林斯潘的继任者,本·伯南克面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注定要在美国经济这个大舞台上扮演三个重要角色,即加息运动的终结者、楼市衰落的减震器以及为美国经济列车提供安全保障的巡道工。伯南克成功地扮演了上述三个角色,以自己的方式逐渐获得了市场的信任。

在美联储工作期间,伯南克以善于合作、为人坦诚而深受同事的赞赏。他习惯运用其学术背景和对最新数据的缜密分析来解决当下的经济问题,然后用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的语言让人们了解他的想法,把复杂的经济问题讲得通俗易懂、直截了当。

《金融的本质》一书,即是伯南克以其擅长的通俗、直接的方式,汇集了伯南克关于美联储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的诸多政策背后的金融思想,以及他的金融理念。

《金融的本质》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贯穿了美联储从1914年成立至此次金融危机期间90余年的历史,既是一本简短的关于美联储的中央银行金融史,也可以说是应对危机的金融政策演变史。

《金融的本质》最部分主要讲述美联储的起源与使命。第二部分讲述了二战之后直到最近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美联储。《金融的本质》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主要讲述此次金融危机以及美联储的应对措施及后续影响。这两个部分能让我们充分了解美联储相关政策如何出台及其背后的理念。

在金融危机过去5年之后,在中国债务风险越来越严重的时局下,我们更应该通过上一次的金融危机,回顾伯南克和美联储的措施,看看:

对于金融危机,他如何反思?

对于美联储,他如何看待?

对于金融体系的漏洞、风险和监管,他又抱持着哪种理念?

这些回顾,能够让我们对金融体系漏洞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金融炼金术的终结

自18世纪以来,纸币成为可自由兑换金银的流通货币,银行吸收存款并将其转换为长期风险投资,由此带来的流动性让全球经济保持了数百年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货币和银行业拥有一种金融魔力——金融炼金术,人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经济体制,实现了极大的繁荣。但是,最终导致这套体系失效的,也正是金融炼金术。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的一系列经济灾难,从恶性通货膨胀到银行业的崩溃,到全球经济衰退,以及当下的经济停滞,其源头皆来自货币和银行体系。

为什么看上去能在市场经济中点石成金的货币和银行,最终变成了引发经济体系彻底崩溃的弱点?这正是《金融炼金术的终结》的核心议题之一。默文•金在货币和银行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货币金融理论进行了深刻批判,分析了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并提供了清晰的改革路径。作者认为,货币政策与银行业体系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世界已经发生变化,经济观念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必须也完全有能力重塑经济制度,唯有如此才能终结金融炼金术,避免经济危机再次发生。

这是一本能够引发经济学革命的书,将推动人们转变经济观念,重新审视当今经济形势。正如默文•金所说,经济的运行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如果我们想预防大衰退再次发生,重回繁荣时代,必须找到新的前进道路。

编程珠玑(第2版•修订版)

历史上最伟大的计算机科学著作之一

融深邃思想、实战技术与趣味轶事于一炉的奇书

带你真正领略计算机科学之美

多年以来,当程序员们推选出最心爱的计算机图书时,《编程珠玑》总是位于前列。正如自然界里珍珠出自细沙对牡蛎的磨砺,计算机科学大师Jon Bentley以其独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从磨砺程序员的实际问题中凝结出一篇篇不朽的编程“珠玑”,成为世界计算机界名刊《ACM通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专栏,最终结集为两部不朽的计算机科学经典名著,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程序员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本书为第一卷,主要讨论计算机科学中最本质的问题:如何正确选择和高效地实现算法。

在书中,作者选取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复杂编程和算法问题,生动描绘了历史上众大师们在探索解决方案中发生的轶事、走过的弯路和不断精益求精的历程,引导读者像真正的程序员和软件工程师那样富于创新性地思考,并透彻阐述和总结了许多独特而精妙的设计原则、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实用程序设计技巧。解决方案的代码均以C/C++语言编写,不仅有趣,而且有很大的实战示范意义。每章后所附习题极具挑战性和启发性,书末给出了简洁的解答。

本书是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经典名著。书的内容围绕程序设计人员面对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展开。作者Jon Bentley 以其独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引导读者理解这些问题并学会解决方法,而这些正是程序员实际编程生涯中至关重要的。本书的特色是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有趣而又颇具指导意义的程序,对实用程序设计技巧及基本设计原则进行了透彻而睿智的描述,为复杂的编程问题提供了清晰而完备的解决思路。本书对各个层次的程序员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书评

“《编程珠玑》是对我职业生涯早期影响最大的书之一,其中的许多真知灼见多年之后仍然使我受益匪浅。”

——Steve McConnell,软件工程大师,IEEE Software前主编,《代码大全》作者

蓝花

时间来到1794年,22岁的弗里茨一直在写一首关于蓝花的诗,他常把开头读给别人听:

“我并不渴望富有,但是我渴望看到蓝花。蓝花不断地出现在我心里,我无法想象,也无法思考其他事情了。因为在我曾经生活的世界里,谁会为花朵而烦恼呢?”

一次偶然的拜访,他爱上了年仅12岁的 少女索菲。她并不美丽,甚至算不上漂亮,不虔诚,喜欢大笑。早慧又热忱的诗人、熟读费希特哲学的他,怎么会陷入这种脱胎换骨的迷恋?

仅仅十五分钟,她像一种神秘而超越的力量降临,成为他的智慧,他的精神向导,他的蓝花。因为爱情,一个普通女孩可能成为一个男人心中永恒的星星,开启他绝对浪漫主义的一生。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的最后一部小说,以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的早年经历为蓝本,想象了从弗里茨到“蓝花诗人”的传奇一生。他与索菲的相遇,成为他人生及创作的转折点。在他短暂的29年生命中,他始终追寻着那朵不朽而瞬逝的蓝花。

悲喜剧圣手 写作生涯至高杰作

19次当选媒体年度图书 获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

《蓝花》是历史小说的最佳范例。它不仅承认了历史的基本差异性,还使之成为故事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菲茨杰拉德最好的一本小说,优雅、别出心裁、引人发笑、慷慨大度。我崇拜这本书。——乔纳森·弗兰岑

无与伦比的杰作,一部完美的小说。——詹姆斯·伍德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的故事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马云的个人魅力和非凡的商业头脑也早已声名远扬。而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不一样的马云, 一个外国投资人、咨询顾问眼中的马云和阿里巴巴会是什么样的?1994年就来到中国,阿里巴巴创业早期的咨询顾问克拉克先生将阿里巴巴帝国崛起过程中他的见闻、感触和思考结合深入的访谈、研究写成了这本书。

书中既可以读到阿里巴巴艰辛的创业历程、惊心动魄的商业对垒,也不乏有趣好玩儿的背后故事。他多年在中国生活的经历,加上投资银行、咨询公司的工作背景,使得这本书的切入角度独特新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为立体的阿里巴巴:马云用不到20年的时间从默默无闻的英语教师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商界巨擘,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创业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也让他苦恼不已?从创办翻译社到建立中国黄页,从搭建B2B平台、成立淘宝、打败eBay再到IPO打破历史纪录,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阿里模式可以复制吗?在创造奇迹的背后、众人瞩目的背后,有哪些我们曾忽略的细节?当不断有问责声出现之时,马云背负着怎样的压力,事情的真相是什么?资本市场的游戏,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在创业时马云是如何融资并处理与投资人的关系的?阿里巴巴的触角伸向了越来越多的行业,它搭建的庞大的生态系统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所向披靡……作者作为中国经济飞速增长时期的见证人,以宏观角度将人物、事件置于中国的时代大背景下辅以生动的细节和客观冷静的解析,让人读起来醍醐灌顶、畅快淋漓。

马云曾说:“阿里巴巴的目标是要成为102年的企业。”要实现这个梦想,今年17岁的阿里巴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克拉克先生笔耕不辍地记录下了这段激动人心的17年奋斗历程,精彩纷呈,值得一读再读。

盛世:康乾

名家推介: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历史有两种写法,一是科学化,一是叙事化、文学化。本书作者既有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又有简洁可读的文笔,加上阅历渐增而对历史理解愈深,终于在不惑之年写出了综合这两种写法的这本新书。“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与“文以载道”并不矛盾,一本好的历史书应该是两者的结合,既有可读性,又有学术性和思想性,并能给读者启发,让他们在会心一笑后又有所回味。

秦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盛世是灰色的,衰世是猥琐的”。作者这样的看法在当年时兴“反传统”的岁月可能不稀奇,但在今天可谓振聋发聩。可贵的是作者既没有沿袭过去“反传统”时代的思维去做“荆轲刺孔子”的文章,也没有趋今日之时髦发“荆轲颂秦王”的豪语,无论对“传统”的继承还是批判,他都有自己独到而且深思的见解。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的康乾盛世是对现代中国影响很深的两个时期之一,作者以这段历史的发育、壮大和衰落的过程为主线,全景描绘了一个社会上升时期所特有的帝王英武、人才迭出、生产富足、开疆拓土的盛大气象以及潜在的种种危机,透过盛世的兴衰,为当下开创盛世的执政者提供了诸多借鉴。

书中既有对人性、历史事件的剖析,也侧重于从人口、经济、环境的角度与阐释历史,以权力结构与政治生态的长时期性变化为着眼点,探究历史深层次的运行机制,是迄今对盛世这一历史现象挖掘较为深透的一部著作。

民粹主义大爆炸

混圈层,读政治基本盘,

想了解特朗普的总统升迁韬略?

请看《纽时》《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相中的预言神书。

在人性、资本、权力的三国演义,

要从边缘到中心,

重要的不只实力,更在游戏规则。

玩转规则,看懂政治,改变就这么简单。

在政治上,民粹主义更多指的是借助“平民” 的手腕与方法,政论家们经常将“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分立看待。19世纪以来,“民粹主义”始终没有一个单纯的定义,很少有政治家将自己描述为“民粹主义者”。在政治话语中,“民粹主义”经常用来形容他人的政治策略。

为什么我们需要理解19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民粹主义运动,民粹主义的潮流如何能一次次在大西洋两岸重演,2008年的经济衰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关键性的角色,以及如何看待特朗普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面对民粹主义的后果,国际政治体系刚刚开始一次漫长的适应和调整——对于希望了解这一变化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

【编辑推荐】

1.预言特朗普胜选,破解政治基本盘的政论大神指南。

政治分析家约翰·朱迪斯清晰地预判了民粹主义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力量。对民粹主义的来龙去脉做了细致的梳理。要深入了解民粹力量对欧洲、美国政治生态的影响,该书能带来很大的帮助。此外,朱迪斯对欧美政治的整体把握精确,对政治事件的观察犀利,对时事发展脉络思考独到,政治基本盘对作者而言手到擒来。

2.洞穿政党政治ABC,讲故事+看博弈,谈政局中笑侃人间冷暖。

政治人物的起起落落,政治现象的潮来潮往,经济趋势的起伏,在朱迪斯笔下都变得好玩有趣。作为一本画风清奇的政论著作,争斗紧张刺激,剖析经济鞭辟入里,解读数据有板有眼。正如专栏评论人埃德萨尔所说:“《民粹主义大爆炸》是对当代政治发展方向的尖锐的审视,无论是左派或右派的民粹主义的兴起。卓越而高超。”

3.面向读者的写作态度,对民粹主义历史的解读专业且用心。

文风友好不艰涩,内容坚实不油滑。对兴起于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民粹,从历史、理论、进化、转向等各个角度进行观察,跨界更显专业。对欧洲政治中的民粹心态,不同阶层对欧盟的态度,以及两者间隐秘而又深刻的关联,都予以发人深省的阐述。同时,朱迪斯并不执着于自己的价值观,而是能跳出观念冷眼看世界,让本书的客观性有了十足的保障。

4.从特朗普等民粹人物的优缺点,看人性的光暗,以及经济、政治的交互变化。

从难预测的变量——人——着手,看懂经济大衰退中人性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在政党政治、选票政治中的映射。代入感强,剧情丰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回归有血有肉的反思,作者对经济、政治的交互机制了然于心。

5. 选择宽容和多元,还是选择坚守和传统?作为当代人的“刚需”读物自有答案。

不仅仅是多元和传统、激进和保守的抉择,朱迪斯在书中探索了许多人内心的疑问。比如:“全球政党势力表,为什么民粹当道?口无遮拦特朗普,为什么当上总统?老牌绅士英国人,为什么抛弃欧盟?欧罗巴的激进派,为什么选举成功?”这对我们理解现实,应对现实中的变化,尤其关键。《民粹主义大爆炸》就是一本当代人书架上的“刚需”读物。

-------------------

【相关推荐】

“2016年年度书籍之一。”

——迈克尔·布隆伯格(第108任纽约市长)

“帮助理解特朗普获胜的六本书之一。”

——《纽约时报》书评

“精心撰写,深入研究,有力论证,完美精准。”

——《经济学人》

“约翰·朱迪斯的《民粹主义大爆炸》是在特朗普胜选之前发表的,但这一不可能的胜利证实了该书的论点,即西方民主国家在某些方面未能代表其公民。朱迪斯的分析是敏锐而有吸引力的。”

——巴顿·斯威姆(《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

“对当代政治发展方向的尖锐的审视,无论是左派或右派的民粹主义的兴起。卓越而高超。”

——托马斯·埃德萨尔(《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黄金投资新时代

货币战争已经过时,黄金之战才是未来。个人投资者如何投资黄金,守护财富?

他们说,约翰 • 梅纳德 • 凯恩斯将黄金称作“野蛮的遗迹”;

他们说,黄金的数量不足以支撑金融和商业;

他们说,黄金供应的增长速度不足以支撑世界经济增长。

他们都错了!

《黄金投资新时代》一书中,畅销书作者兼经济评论员詹姆斯 • 里卡兹挺身而出,捍卫黄金在财富储备和货币标准两方面都具备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黄金投资新时代》中,里卡兹就关于购买多少黄金以及如何安全存储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指引,简短而具有鼓舞性的论点,将永远改变你对这个“野蛮的遗迹”的看法。

《黄金投资新时代》解释了为什么黄金是在政治不稳定和市场波动时,投资者应该选择的最为安全的投资资产之一,以及投资者应该如何投资黄金。

全球政治不稳定性和市场波动性正日益上升。向来是谨慎投资工具的黄金,对于银行和个人而言,已成为最重要的财富保值工具。里卡兹引用历史案例研究、货币理论以及作为拥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投资者经历,来论证:

• 比起2008年的金融海啸,下一拨金融崩溃的规模,将呈现指数级增强。

• 迟早会出现黄金的恐慌性买入,但只有央行、对冲基金和其他大型市场参与者才能买得到黄金。

• 为国家做好准备依旧为时不晚:如果我们设定一个稳定的非通货膨胀的价格,就会有足够的黄金来支撑金本位制。

一个心碎的伊朗女人

【内容简介】

“你以为我赢了吗?你真以为我所得到的比我所失去的还要多吗?”

我叫娜希,一个伊朗难民,我今年不到50岁,医生说我快死了。我不难过,我早已失去一切,没什么能再让我心碎了。

少女时代,我曾意气风发,为了自由奔走呼号,却见证家国在硝烟中沦陷;

青年时代,为了女儿我背井离乡,渴 望开始新的一切,却不想从此一生漂泊。

如今,我终于走到生命的尽头,只想知道:这失去的一切是否值得?

【编辑推荐】

- 失去一切的人你不要绝望,时间会给你新的一切。

- 荣获世界三大和平文学奖之一,残酷人生的向阳之作。

- 写尽半个世纪的颠沛命运,四代母女的真实经历改编。

- 伊朗裔作家龚娜姿出身难民,辗转亚欧,成长为精英女性:瑞典皇室基金会的专家成员、高盛世界五十位人才之一、北欧知名作家、投资公司创始人。

- 戴顿和平文学奖作品,评委会盛赞其为世界小说中“激烈而必要的新声音”。

- 本书短小精悍,令人惊艳。作者不惧人性的丑陋,对死亡、民族和母爱展开了令人震惊的思考。 ——科柯斯书评

- 当时才二十岁的我们,人生却已经走到尽头。往后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笨拙、于事无补的努力,企图补偿我们在那一天所失去的一切。 ——摘自本书

【媒体评论】

-这是一个关于流亡、异乡、母女的非凡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爱、内疚和梦想的故事,充满了悲伤,却蕴含生活趣味。本书以其惊人的诚实、暗黑的智慧和不可抗拒的势头,成为了世界小说中激烈而必要的新声音。 ——戴顿文学和平奖评委会

-龚娜姿令读者们对娜希(本书主角)的遭遇感同身受,她的生活本应该更好的……毫无疑问,娜希是瑞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非常感谢龚娜姿把她给了我们。 ——瑞典全国晚报《快报》

-本书讲述了关于创伤的传承,节奏有力,而又被赋予历史的重量。 ——《经济学人》

-本书短小精悍,令人惊艳。作者不惧人性的丑陋,对死亡、民族和母爱展开了令人震惊的思考。 ——科库斯书评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残忍的小说,被彻底迷住了。作者用黑色幽默和喧闹的诚实来面对自己的痛苦,同时反抗了希望她保持沉默的传统父权。 ——《红色时钟》的作者兰尼·祖马斯

-看得我心都碎了,龚娜姿写得太棒了! ——读者评论

齐如山回忆录:清末的教育改革

一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声名远播,离不开齐如山这位幕后推手。

中国京剧踏出国门,得以跻身“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之一,离不开齐如山的筹划奔走。

国粹艺术的传承改良,离不开齐如山数十年的潜心研究。

从晚清到民国再到解放时期,从北平到海外最终到台湾,齐如山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他的一生随着中国政治社会格局几次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重重的烙下时代的痕迹。

他生于书香家庭,自幼熟读经史,成年后游历西欧各国,谙习德法文字,做过生意,干过革命,而最大的成就是对京剧坚持不懈的钻研与推广。除了一手将梅兰芳捧上“四大名旦”之首的宝座,让京剧名扬四海之外,他留下的京剧研究著作就多达九十余种。

齐如山身体力行的从事京剧艺术改革的实践。他与梅兰芳亦师亦友,为其又编又导了大量新戏,并在舞蹈动作、服饰化妆、剧本的文学性等各方面皆开创了一代新风,为创建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的倡议奔走下,梅兰芳几次出访日本、美国及欧洲,将中国的京剧艺术带到海外。在四十年的时间里,齐如山亲访京剧伶优四千余人,不仅搜集了大量宝贵史料,而且还创办了国剧研究会,为传承中国的国粹艺术奉献了全部心血。

齐如山是一个文艺的读书人,但他又绝非是单纯的一介书生。他通人情、晓事故、懂政治、有胸襟、有见识,会生活,他甚至专门研究过北平的三百六十行,同大小饭馆的厨师交谈,并著有《烹饪述要》等研究美食的书。

他被誉为革命家,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和民俗家。他是近代知识分子的一个良好样本,他传奇的一生都在他的回忆录中全程呈现了出来。

“齐如山回忆录”是齐先生对个人经历的回顾。记录了他对国剧的研究、推广,对京剧艺术的改良,对清末教育制度改革的建议以及他在北平的生活和记忆。一桩桩令人心潮澎湃的事件,在齐如山平缓、雅致、略显轻快的文字中娓娓道来,犹如聆听一位慈祥渊博的老人在讲一些遥远而生动的故事。

《齐如山回忆录:清末的教育改革》中,齐先生从自己的家世说起,回忆了自己幼时的求学之路。作者从小受教育的过程也代表了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普遍经历。读者从本书中可以大致窥探到清朝末年教育制度发展变革的整体脉络。

故都旧事追怀故都往事,细述风物兴衰,从风俗人情、饮馔游艺,到典章制度,无不亲历周访,一一考证,文字鲜活,将我们带回充满情韵和淳风的老北京城,其中感慨物事变迁零落之情怀更令人可感。戏剧生涯倾大半生心力钻研、改良国剧,五十年如一日,广罗众说,细究探寻,亲访京剧伶优四千余人,将世人眼中之“小道”终提升为“高尚优美的艺术”。回忆与梅兰芳的过从交往,并以中华文艺复兴为宗旨,与梅合力将国剧带到世界,堪称一代宗师。乱世记史时逢乱世,国运不张,亲历北洋兵变、国民革命、日占北平等重大历史事件,以个人史见家国史,为后人保存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台湾忆往晚年居于台湾,殚精著述,整理国剧,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于记述中留下对中国传统精神的绵绵追怀。

中东国家通史 塞浦路斯卷

《中东国家通史》是12卷本的中东地区国别史。每卷由一个国家或国家群组成,既介绍了一国家的过去,也介绍了其现在。民族与宗教交往问题,历来是中东文明交往史上的最核心内容。民族与宗教矛盾是当代中东地区动荡不宁的主要内在原因。当代中东的民族与宗教矛盾之所以表现得特别突出和持久,还在于它是世界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和各种文明交往的聚散地区。中东民族与宗教矛盾的复杂性,从内部交往而言,主要表现为五大民族和三大宗教的错综交织。阿拉伯民族、土耳其民族、波斯民族、库尔德民族这四大民族,都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不但教派林立,库尔德族也毗连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和叙利亚,并兼有社会和国际因素。信仰犹太教的犹太民族在人数上虽不是大民族,但它建立的以色列国却使之成为强势民族。塞浦路斯的希腊族和埃及的科普特族也称不上大民族,然而这两个信仰基督教的民族,在所在国处于重要地位,尤其是前者在塞浦路斯,堪称举足轻重。

中东民族与宗教之间的矛盾激化为冲突的,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之间的交往类型。这一类型交往有的成为中东问题核心,如阿拉伯民族与以色列的犹太民族之间的长期冲突;有的成为久悬不决的问题,如塞浦路斯的希腊民族与土耳其民族之间的争执。第二类型是不同民族的同一宗教信仰之间的交往类型。这一类型的最突出和有影响的事件,是产生在巴勒斯坦问题之前的库尔德民族和阿拉伯、土耳其、波斯民族之间的广泛而持久的争端;还有阿拉伯民族和波斯民族之间的纠纷,以至于发生了伊拉克和伊朗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第三类型是同一民族同一宗教信仰之间的交往类型。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多次纷争与和解,都属于这一类型。

中东的民族与宗教交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有历史上形成的积淀因素,其中不乏交往活动中诸多负面遗留。但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外部因素,是西方殖民体系统治的“分而治之”政策所造成的恶果。这种殖民政策或加深、或引发、或制造了民族和宗教之间的矛盾,成为西方列强维持中东霸权的手段。

20世纪50~60年代,中东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在西方殖民体系崩溃的废墟上建立起来。这本是中东走向复兴和发展的大好时机,不幸的是,曾经在建立中东民族独立国家体系中起了前导和推动作用的民族主义,独立以后,却向大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地区霸权主义的方向发展。这种非理性的极端性,也在教派之间蔓延,并且和民族冲突相结合,表现为宗教价值系统的强烈政治归属性。本民族利益至上的利己和排他性,民族和宗教负面作用的情绪化、盲动性、狂热性,被政治集团或大国干涉行动所利用,导致问题的复杂化、国际化。新建立起来的中东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由于内外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它成为一个不稳定的、政局经常变动的脆弱体系。塞浦路斯作为这个体系中的一员,表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在民族与宗教交往中的共同点和独特性。

塞浦路斯问题必须从上述大背景下观察,才能寻找到它的位置。它的特点是历史性、国际性和长期性。它的根本而内在的悲剧在于因缺乏塞浦路斯国籍认同而演化为民族主义的极端性。深入探讨塞浦路斯的民族和宗教交往问题,不能不从时间、空间和人间这三个文明交往的基本条件上,去探究其联系和变化。

金融与好的社会

★ 金融行业必读书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倾力推荐

★ 编辑推荐

罗伯特•希勒注定是个悲情人物!

身为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标普/凯斯-希勒全国房价指数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在金融学研究领域的成就没有多少人可与之比肩。但在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呼声最高且已经入围的罗伯特•希勒最终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失之交臂。

但罗伯特•希勒的学术造诣与学术地位却一直为众多人士和读者津津乐道。摆在你面前的这本《金融与好的社会》可以说是罗伯特•希勒的集大成之作。首席执行官、投资经理、银行家、投资银行家、放贷者、交易员、做市商、保险商、市场设计者、金融工程师、衍生品供应商、律师、金融顾问、游说者、监管者、会计师、公共商品融资商、政策制定者,这些你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角色,在希勒的这本书里都会娓娓道来——你可以透彻地了解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这本书既不是对金融界的赞歌,也没有痛陈金融弊病,而是把金融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是非功过,自有客观评述。

★ 专家推荐:

一般金融著述研究市场和市场行为,运行方式,有些研究体制和机构。希勒教授则更进一步, 他研究广义金融体系的制度、机构、参与者、运行机制和法律监管框架。他更进一步研究作为参与主体的“人”的行为,既包括商业银行家、 投资银行家、券商、交易商、保险商、金融工程师、衍生产品提供者,也包括监管者、会计师和审计师,以及代表政府的政治家的行为。 他认为传媒和舆论, 由此公众心理因素可能在股票价格波动中起很大的作用。他研究这些行为主体面临的激励和惩罚机制,行为约束和相互制约;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博弈,以及他们和“市场”之间的合作和博弈。由此揭示这些参与主体的“人”的理性和非理性行为和市场的结果。这些论点和方法都是前沿性的,因此本书读来生动有趣,而又引人深思。

——朱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

“《金融与大同社会》是一本用刺激性的语言唤醒人们去加深对金融业理解的书,同时还号召人们通过对这个行业的重塑来创造包容性更广的经济繁荣。希勒承认金融业存在过度膨胀,经济地位不平等,以及从业者有动机采取肮脏行为的动机等等问题,但是他也认为事情并非永远都得这样持续下去。对于那些寻找变革的人来说,这是一本重要的读物。”

——罗莎贝斯•莫斯•坎特,哈佛商学院教授,著有《超级企业:行业领先企业如何制造创新、利润、发展以及社会福利》

“罗伯特•希勒广泛回顾了历史和经济理论,并对我们现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他给一个大问题带来全新的视角——也就是探讨金融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在书中敦促我们摒弃将金融视为肮脏下作的行业的错误观念,并且提醒我们应该通过捕捉金融的力量去为整个社会的福利服务。”

——达雷尔•达菲,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生院

“许多MBA学员都对金融界非常感兴趣,但是他们把这个行业看作一个衰退的行业,而且是一个充斥着不道德行为的行业,所以他们只能望而却步。这本书将向学员们展示金融本来就是,而且未来也应该是大同社会的麻烦解决者,而不是源生的麻烦问题。这本著作在这个方面可以称得上具有权威和可信度。”

——什洛莫•迈拓,以色列理工学院荣誉退休教授

“这是一本充溢着观点和事实的读物——从亚当•斯密讲到神经科学,还讲到赌场的设计——任何一个聪明的读者读后都会相信,金融不是一种深奥晦涩的学科,它不仅能让人感兴趣,而且有时甚至具有娱乐性。”

——罗伯特•韦德,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

★ 内容简介:

为什么社会需要金融?为什么金融离不开社会?为什么金融创新不能缺少?为什么金融家一定要追逐风险?为什么社会需要金融投机?金融家和诗人、音乐家、哲学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公众对金融行业如此不满,这种不满的根源在哪里?

一部真正把金融看懂的书、全方位展现金融行业规则。

在金融领域,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的成就几乎无人可比肩——他是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标普凯斯—希勒房价指数的联合创始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他还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他或许还是唯一一位既预测到2000年股票市场泡沫,又成功预言了房地产泡沫终将引发次贷危机的学者。罗伯特•希勒阐述认为,金融并不是社会的寄生虫,社会离不开金融,而金融也应当服务于社会,而且我们需要有更多的金融创新。

在这本书里,金融行业的关键角色首席执行官、投资经理、银行家、投资银行家、放贷者、交易员、做市商、保险商纷纷登场,希勒一一揭开了他们的神秘面纱。而市场设计者、金融工程师、衍生品供应商、律师、金融顾问、游说者、监管者、会计师、公共商品融资商、政策制定者,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些游离于金融行业周围的人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通过阅读这本书,你一定会知道,这些幕后策划者如何操纵了金融社会。

这是一部金融行业的必读书,同时也是一部了解金融行业的必读书。

冬天里的春天

小说以革命干部于而尤重返故乡石湖的三天两夜经历,回溯、对照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17年到“文革”和粉碎“四人帮”长达40年的斗争生活,表现了“春天在人民心里”的主题。主人公于而龙抗日时期是石湖游击队的队长,解放后是某大型军工动力厂厂长兼党委书记,他重返故乡是要为他的亡妻、游击队指导员芦花40年前不明的死因揭谜,找出打黑枪的凶手。于而龙和芦花当年都是石湖贫苦的渔民,为了还高门楼王家的债,于而龙喝了药酒到冰湖中捉鲤鱼险些丧命。他们在党的指引下毅然举起了革命的火把,与高门楼王家斗,与日寇、湖匪斗,像胶龙和旋风出生入死战斗不息。于而龙后来又作为骑兵团长,驰骋在解放战争的战场;又作为第一批创业者,在沼泽地里建起了大工厂。可是他的结发妻子早在40年前就不幸牺牲。芦花有着异常坚定和敏感的阶级感情,她与高门楼王家有着不共戴天的阶级仇恨。她像一尊威严的战神,把王家老大的头颅掷在老二王纬宇的面前。王纬宇则是混进革命队伍的阶级异己份子,几十年来一直隐藏在于而龙身边捣乱,表面上却假装“革命”,刨掉自己父亲的坟墓,用血写入*申请书,开口闭口是“阶级斗争”,又利用游击队的求胜心理作出错误决定,险些使全队覆灭。在工厂又搞什么“红角”,凡事左三分,最后他刽子手的面目终于被揭露了。小说时序颠倒,历史和现实穿插,情节扑朔迷离,更增加了它的艺术魅力。

想象思维

为什么有人能抓住别人看不出来的问题,究竟怎样才能抓住它们?我们怎样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真正重要的问题上?我们该如何学习那些成功的发明者所运用的思维技巧?我们该怎样训练自己的想象思维?为什么一个看起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点子,却在几十年里都没有被人发掘?

这本书揭示的就是想象思维的力量,想象思维背后的秘密,以及如何训练我们的想象思维。

作者提出,我们平时所运用的很多看起来很简单、明显的解决方法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创造,都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心智作用和思维过程的结果,都是可以进行学习、训练的。有经验的、成功的发明家和创新人士都会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当作一个研发实验室,先想象一个东西,然后在想象中把它翻转过来,用逻辑来对它进行测试。我们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练习来运用这样的思维技巧。

这本书还向我们展示了带领我们从遇到难题到想出解决方法的一系列相互联通的复杂过程:从捕捉到一个点子,然后努力界定它,把它变成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到修补它、测试它,最后将它应用于现实世界。

书中每一章都提出了很多对个人来说很实用的想象思维的训练技巧,还有很多科学界和历史上关于发明创造的迷人的奇闻异事,从潘通发明革命性的色彩系统,到魔术贴的生物学起源,再到便利贴的发明故事等,这本书将带领读者一同踏上想象思维的发明创造之旅。

去圣伯多禄的路上

《去圣伯多禄的路上》是作家吴文君的最新短篇小说集,由九个短篇组成。故事均以上海、苏州、杭州三地为背景,讲述20世纪80年代至今生活在其间的女性的情感生活。全书柔和坚韧,犹如带着人世的亮光。

《去圣伯多禄的路上》写缠绕于童年阴影、情感阴影中的女孩努力从追溯往事中穿破阴影的阻碍;《也如过眼云烟》写中年知识分子女性深陷不正常的情感关系中,在伦理和情感间的挣扎;《白桃》写因车祸和未婚夫分手的女人虽承受着失去之痛,却依然保持自尊和善良……全书少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作者用诗一般唯美凝练的语言和笔触,写出人性的荒寒与暖色,似乎总有一股隐秘的火焰,埋藏在字里行间,供有心人去发现,去领会。

※名人推荐※

吴文君这九篇小说,柔和坚韧,一以贯之,精细剔除了种种尘积的外壳,所绽露的人生实质,也因为深藏而更显明丽,如同烦扰人世的九束亮光,九次闪耀。

——金宇澄(作家)

对个体内心的复杂、幽微进行探究,始终是吴文君写作的重要动力。在她的笔下,人物的心理不再是抽象的,也不再破碎,而是变得无比鲜活。

——谢有顺(评论家)

历史的阴影、人性的荒疏与暖色纠缠着弥漫在吴文君的这九个短篇里。横跨于过去和现在之间的,是被高度象征化了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非常个人化的经验,呈现出了一种差异性生活的某些隐秘面向。

——徐则臣(作家)

庄子导读-国学大讲堂

《庄子导读》系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方面,分册导读,重点在“导”,力求用较短的篇幅,使广大读者对这些元典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既能发掘文化瑰宝,有可辨别障眼的糟粕。马克思说,人民创造历史必须“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同样不能抛开传统文化遗产。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有凝聚力。凝聚力的基础是人民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根本来源于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明确认知。

值得欣慰的是,在精深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生生不已的变易之道,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概,民为邦本的政治哲学,正德、利用、厚生相统一的精神物质兼顾的文明观,等等,都是救治“现代病”的良药,开启今人智慧、滋养今人心灵的营养。

国学不腐更不会朽,它是清新而流动的活水,亘古常青,生机盎然。有鉴于此,我社组织学术界的一流专家,编辑了这套《国学大讲堂》。

学习国学必先学习元典。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元典。所谓元典,指较早产生并对本民族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元典是一种文化开始独立存在的标志,它塑造了该文化的核心内涵。中华元典大多出现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因为时代久远,这些先秦典籍大多文字古奥,令人望而生畏;无法探幽致远,自然谈不上反思和扬弃。为此,我们决定首先出版《中华元典导读书系》,作为这套“大讲堂”丛书的第一辑。

Github | Docker | Project